• Give it some time

    給自己,給一切一點時間。 初生嬰兒二十四小時只需要吃和睡;孩提時期只要忙著玩;後來進了學校上課學習考試補習,剩餘的時間不多但終究還是屬於自己的。然而年紀越大越覺得時間不夠用,懷疑世界是不是因爲溫室效應還是太陽系變遷開始更瘋狂的轉動:一天二十四小時為何不如孩提時那般漫長? 過往寄一封信需要等鴿子慢慢飛到你身邊,反复來回就是好幾天。那時候的人啊,寫封信一來一回就是半個月亦或者一個月卻也心裡滿滿的。後來網路讓電子郵件几分鐘内就抵達你的郵箱。只是沒有人會無時無刻的開著電腦檢查信箱,於是等待依然令人輕易忍受。後期過分聰慧的智慧手機進一步謀殺了人類的耐心,從此等待和失聯成了一種罪。一秒來回的溝通再也不講求内涵,反正要知道得更多,下一秒就可以得到。

    Read more: Give it some time

  • 2020 的又一個感想

    2020 不知不覺快結束了,本來到九月截至寫了篇感想,以為今年就那樣差不多得了,但 2020 這種難得一見的宏願年哪那麼輕易放過你?後來的兩個月讓我真的(希望如此)完結了我今年的修行,完整的,完整的,接受和放下前一年(或更久)困擾我的許多人事物。 人的個性是累積形成的,這幾年過得忒順風順水:被愛我的朋友包圍,工作順利,也參與了不少的活動,累積了不少的經歷,去了不少的旅途,完成了不少的里程碑。然後某天從一直期望完成的夢想中歸來,突然間不知道該對未來有什麽期待;人生煞那間來到了瓶頸,進退無門。 計劃好的願景沒有被兌現的時候不住的自我懷疑,卻也漸漸開始接受了或許這才是人生。沒有目標的生活真的不適合我,但此刻回頭看,可能當時更多的是對未來的迷茫吧?看不清楚前方卻因爲愛而捨不得放不下,找不到最大的滿足卻也談不上不快樂,那樣的妥協最終也成了一種變相的自我羈絆。

    Read more: 2020 的又一個感想

  • 為自己做的事情

    最近沒認真做作業倒是花了不少時間為自己做了些事情。 比如: 1. 爲自己修剪瀏海;2. 仔細的打掃房間;3. 網購買了地毯和香精噴霧器佈置我的小窩;4. 認真的選了一棵植物,並為之取名,然後每日每日的對它說早安;

    Read more: 為自己做的事情

  • 不負責任的淺談新冠日常

    2020 年許多計劃都隨新冠的蒞臨無限展延。 還記得年初剛爆發的時候天真的認爲一切將在幾個月後好轉,就如當初的 SARS,或禽流感。 那陣子機票大甩賣,我還差點剁手買了六月飛往韓國的機票,拍胸脯跟媽媽保證過幾個月必定已經恢復正常。但結果,後來哪裏都沒去成,家人倒是在沒飛成的柏斯和日本機票上資助了亞航不少。只是,誰能料想到各國封鎖邊境,有錢也飛不得的窘境竟然會發生,而人人羡慕的機師竟然有天會因爲班機太少而失業。 那陣子窩在家裏看著韓國的僵尸片特別的有感而發,我們現在不就是那些還沒被感染的人類麽?瘋狂地躲避病毒的蔓延,前綫人員為無助的村民殺出一條血路,但卻總會有那些自私的神經病爲了自己的利益而選擇讓更多人受害。如果最後大家如願一起變成僵尸互相殘殺死去,人類就此下臺一鞠躬,如此戲劇化的暗喻,多美好。

    Read more: 不負責任的淺談新冠日常

  • 頻率

    我可以說從來都沒離開過家自己在外生活。旅行再久,還是會有回家的一天,心態不同,狀態就不會相同。 記得 Alex 說過我應該離開家生活看看,那麼多年如果這是唯一的定律,那就該打破一下,看看會有什麼改變。 在外的這一個半月,我其實也沒有特別想家,畢竟本來就不是個群居動物,孤獨的時光對我來說實屬平常,但時間越長越開始有那麼些緩慢襲來的孤獨感。

    Read more: 頻率

  • 不安全空間

    在不安全的空間裡,我們都嘗試去討好妥協,卻忘了自己原本的樣子。 被繞過的世界裡彷彿回到了過去,因爲恐懼,因爲害怕受傷害,所以先提前反射性地去對抗;去尋找其他替代方案,卻沒有要解決面對。如果成功説服了自己可以不去參與接受,那内心就更加理直氣壯地不願靠近。 *** 讀過這麼一句話:溫柔是一種選擇。 安德魯說,你是很好的人,但你的好卻夾帶著不忘傷害過你的人,始終耿耿於懷。 我説,這是一個新的角度看待事情,我還真從來沒發現自己原來潛意識裏會如此對待過往的傷害,一直覺得自己還算溫柔,卻沒發現我的溫柔帶有恐懼和偏見。一面希望自己能成爲更好的人,希望自己能更溫暖的對待他人,一面卻對傷害過自己的人事物久久無法放下。

    Read more: 不安全空間

  • 《看山》

    我們常常要離開城市去看一座山看一些很遠的地方對著它著迷我們知道那些地方和我們沒有什麼關係我們只是去看看它看看還回去回去作各樣的人作各樣的人並取得各樣的評語只是過一陣我們就覺得心裏空空的就想去看山看一些很野的地方然後一聲不吭的回到城裏不再注意細小的事物和繁瑣的情勢並漸漸學會了自己給自己下定義 —— 沈奇〈看山〉

    Read more: 《看山》

  • 在陌生國度日常:社交和距離

    在新環境裡最可怕的事情或許就是重新介紹自己。 人們説,來到一個沒有人認識你的地方是重新塑造自己的形象最好的機會,沒有了過去的包袱和那些揮之不去的黑歷史。。。那,你該如何呈現自己? 我想,我要看起來樂觀開朗,不拘小節的。 只是,這樣的説法其實是不成立的。你就是你。除非下定決心把骨子裏的性格都抛棄,但説難聼一點,那就是長時間努力演戯直到連自己都相信自己的個性就應當如此爲止,不然,在哪一個鬆懈的午後,大家還是會發現真正的你。

    Read more: 在陌生國度日常:社交和距離

  • 在德國,換個環境忙碌

    一轉眼到了德國也快一個月了。問我感受如何我還真的還説不上來。 離開前忙了兩個月,每一日每一日的在上德文課;整理行李;抽時間見朋友中度過。 那麼些時日下來除去疫情關係下許久不見的人還真的好多。看看行事歷,扣除上課時間所剩的時間不多,而偶然聽聞我要離開好一陣子便約我見面敘敘的朋友竟然不少,這才發現原來我這孤僻鬼也有挺多朋友。

    Read more: 在德國,換個環境忙碌

  • 生日

    28。 離開之際,日常越發顯得珍貴。 也許也是年紀漸長,過個生日要大肆慶祝三天三夜的魄力早已煙消雲散。生日足不出戶,留在家跟小可愛玩好幾個小時竟也覺得愉悅。 已經不再執著於誰記得或不記得我的生日,心意尚存就已足矣。 遠方好友送來的蛋糕附送的小小煙花蠟燭讓我笑得很是開心。 此時此刻特別特別珍惜細心的那些夥伴,大家都忙碌,還要為我離開這麼件小事如此的盡心盡力。 還是恐懼 30 的來臨,但既來之則安之,更重要的是一直一直的做著自己真心想做的事情,開心的過,才不負每一個日子吧?

    Read more: 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