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小就很嚮往旅行,但因為經濟狀況不允許爾只能默默的期望自己快點長大,直到我有能力自己賺錢去環遊世界的那一天。在等待的過程中我透過文字看著各式各樣的旅客從世界的一個角落去到另一個角落;幽默或感性的訴說著他們旅途中的故事,那時候的我在想:有一天,我也想要成為他們。

但當我年齡漸長,經過建築系思想的洗禮,開始走過更遠的路之後,回頭望才發現原來到達一個地方,親眼見證明信片上的風景並不會為我們增加更多的養分。那樣的 “簽到”式記憶並不持久,證明了自己到此一遊又如何?於是我開始懷疑自己為何上路:是為了體驗當地的風土民情?為了看透千山萬水?為了離開自己的家鄉?為了放逐自己?還是為了找到自己?

直到我坐在慢駛的卡車裡,抬頭看見滿天星空,在風吹過髮際之際,為之深深感動;直到我站在張家接鑾綿的山型中,高山入雲,溪水碧綠,為之深深震撼;直到我在日惹陌生的城市,一次次的懷疑來者不善,卻一次次的獲得這些陌生人的援手,為之深深感動;直到我在 PAI 那差點第二次錯過的小農場裡,喝著新鮮的熱牛奶,平靜的看著日落,頓時放下了生活中所有的緊繃,明白了生活可以如此簡單;直到我站在東京繁忙的街上,雖然喜歡這城市簡約分明的條理,卻開始慶幸我居住的城市多麼的通情達理。

我想,或許我在尋找世界的驚奇;尋找生命的感動;尋找生活的出口;尋找回家的理由。

但我想我永遠不會滿足於一個答案,也不會停止繼續尋找下一個答案。

於是,我想要寫下我的感受,提醒自己每一段旅途帶給我的養分,然後繼續收穫更多的養分。

慧敏 上